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09 / 10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香港賽區) 優異作品

本學年初中上學期的級際作文比賽得奬作品將代表本校參與競逐 10/11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香港賽區),希望各位同學都能用心寫出好文章,努力為校增光。各位同學不妨參考下列本校 09/10 優異作品誘發靈感:


姓名:溫靖琳
班別:中一戉
學號:35

題目:走過今天

「所有風雨都會停,彩虹定會高掛。」

偶爾在書本看到這一句話,它便深深烙印於心底。久而久之,它成了我的座右銘,以時刻提醒自己欣然面對逆境。

出生於小康之家,並身為獨生女的我從未經歷什麼大困難。然而生命總是反覆無常,最寵、最疼我的外公在一次車禍中逝世。當時年幼的我感覺彷彿要末世界日了,天際變得灰暗,百花變得蒼白,甚麼勉言和安慰也都變得毫無意義……接下來半年的生活,因受著家人影響,我在滿佈陰霾的心情中度過。

在巧合,抑或是注定的情況下,我接觸到《一公升眼淚》這本書。當中的主角叫木藤亞也,她在十五歲時突然被驗出遺上脊髓小腦失調症,這是個會令人體機能逐漸停止運作的病患。這本是根據她十年來寫的日記,編輯,再出版的書。

我用了一星期時間,以文字體會亞也「拚命活過現在,明天便會來臨」的自勉精神。蓋上書本最後一頁之時,慨嘆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內心的砂礫彷彿亦隨淚滴而去。其實相比起亞也十年來所面對身體的痛苦、生活的不便、親朋的負擔,我的傷痛確是過分誇張,而她心底的堅強卻比我要壯盛得多!

雖然直到最後,亞也仍是不敵病魔,從此移居天國,但她留於塵世的字語把我、把我的家人、把世上許多失意的人,心中早已熄滅的蠟燭重新燃亮,讓我們振奮起來,重新為明天奮鬥。我永遠也不會忘掉她帶給我的光明。

終於,我步出了陰雨綿綿的小徑,重投驕陽溫煦的懷抱。我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逆境有如火車隧道,不管多深、多黑、多長,總有明媚的陽光在等待。」快樂沒有了悲傷的襯托,就會變得不珍貴;然而有了盼望美好明天的心境,才能走過今天。

是的,所有風雨都會停,彩虹定會高掛。只有把眼淚擦乾,才能站在陽光下微笑!

(679字)


姓名︰張淑媚
班別︰中二甲
學號︰7

題目︰追逐愛

愛,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世界、改變未來,因為愛是開啟未來的鑰匙,可以為我們開創出美好的明天。愛,亦是我們最珍貴、最引以為傲的感情。

因為愛,我們懂得關懷,支持和關心我們身邊的人﹔因為愛,我們懂得接納跟我們不同的人;因為愛,我們學懂犧牲,保護我們最重視的人;因為愛,我們學懂奉獻,無私地為他人付出。愛,創造出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驅使我們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愛,在短短數十年的人生中,為我們留下燦爛地活過的痕跡。

去年的四川大地震,發生了無數件牽動人心的事情。一位母親用身體獨自承受倒塌下來的瓦礫,竭力保護只有三、四個月大的嬰兒。雖然最後她離開了世界,但她那至死不渝的愛仍能傳到嬰兒的心坎裏。母親的愛真的很偉大。在地動山搖的一刻,她只想好好地保護懷裏的嬰兒,完全置生死於度外。這種犧牲自己的情操,感動了憶萬人的心。

一位老師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張開雙臂保護他的四位學生。這四位學生獲救了,但他卻永遠地離開世界。這位老師給他的學生作了一個好榜樣,用愛去拯救了他們的生命。老師的英雄影子長留在眾人的心中。

愛真的很奇妙。在生死的一瞬間,這位母親和老師不約而同地選擇捨棄自己,保護他們重視的人。縱然面對死神的召喚,他們仍毫不懼怕,因為他們的愛己超越生死,超越空間,永無止境地延續下去。

其實愛那裏也不在,只在我們的心中。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我們都能表現出愛。簡單的一句問候,小小的一個幫忙,都能讓人感到貼心、窩心。愛就是這麼簡單。但生活在物質富裕的年代,很多時侯我們的心都被金錢、名利、權力蒙蔽了,連一點點的愛也吝嗇,更遑論為別人犧牲。我們不斷追求美好的生活,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弄丟了我們最美好、最純真的心。當我們的心眼失明,沒法再感受到愛時,這樣的我們已失去了愛人和愛自己的資格,因為我們離棄了愛。上天賦予我們擁有愛的資格,但我們卻不好好把握,最後祂奪回了愛。這樣的我們過着所謂美好的生活,會快樂嗎?因為這樣失去了愛,值得嗎﹖

美好的生活並不決定於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在於心靈上的滿足。愛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它一直長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只要我們敞開心扉,真心地去關懷別人、為他人無私地付出,其實愛已悄悄地降臨在我們的身邊。有了愛,我們才有最真摯的笑容;有了愛,我們的心靈才會滿足;有了愛,我們的人生才有希望。愛,比其他物質上的享受有意義得多。

當全世界的人都懂得用愛去關懷別人,用愛去接納別人,用愛去包容別人,世界便不再有爭吵、戰爭,人類的生活亦會變得和平。這樣的生活才是美好,我們的明天才有希望。

(1,040字)


姓名:黃世沂
班別:中三丙
學號:34

題目:《七百年後》

「……一天天生活催逼現代化,繽紛星空拋低我寄存繁榮垃圾缸……文明能壓碎,情懷不衰,無論枯乾山水……」《七百年後》這首歌正正反映了時代在變遷,每分每秒都在變。由二十世紀初以精神文明掛帥的社會演變成二十一世紀追求物質的社會,變得太多,變得太快。

時代在變。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地球上發生的事太多,因此影響世界的變化也就更多。從中國五千年的封建帝制到現今的民主制度;從中國多年前飽受列強的屈辱到現在帶領世界走出經濟困境;從香港被割讓到九七年光榮回歸;從香港百多年前人們生活艱苦的小漁港到廿一世紀蜚聲國際,生活富裕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些都是對我們的生活有莫大的轉變。此外,沒有了孫中山推翻帝制,我們可能會繼續被異族統治者欺凌,被迫跟從紥腳薙髮;沒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刺激科技發展,我們今天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沒有原子能的發明,那來今天核電的發展?沒有氣象衛星,我們面對颱風時也會手足無措;沒有了電腦,恐怕今天不少年青人會嚷着自殺。有了這些變化,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多姿多采。

但在時代不斷變遷,物質生活漸豐富的同時,好像也有些東西漸漸溜走了。

人心在變。 「……一天天生活摧逼現代化……」,人們生活漸富裕,追求的都是有錢萬事足的物質享受。以前,人們大多都是貧苦的一輩,尤其在土改、文革運動的時候,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 但他們並沒有太多遐想,沒有物質上的追求,反而安分守己,但求兩餐溫飽便足夠。他們著重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或保家建國的宏願。可是,經過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及科技進步,人們不再局限於精神上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物質帶來的滿足和實在感。人人都夢想成為李嘉誠、李兆基,但他們卻失去了寶貴的親情和抱負。人們只顧着逛街而忽略了吃「住家飯」的重要性,往往會因死命抱着滿足虛榮心的名牌手提包、手錶不放而失去了家人的關愛和信任。為何不能物質與精神共存呢?在變化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把從前的文化精神保留?

「……文明能壓碎,情懷不衰,無論枯乾山水……」 沒錯,不斷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現代化的生活,但在物質豐裕的社會上仍然需要精神文化。 文明能不斷變化更替,人與人之間的情懷卻應永能長存,歷久不衰。

(889字)

2010徐焯賢先生第廿二屆閱讀嘉年華講座及簽名會

本校駐校作家徐焯賢先生將於第二十二屆閱讀嘉年華舉行作家講座及簽名會,欲知詳情,請按海報圖片細閱資料,或往以下連結